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大遗珠《寂静的朋友》导演谈作品

佚名电影资讯人气:180时间:2025-09-13 04:02:40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寂静的朋友》的最大看点或许就是主演梁朝伟,这是他第一次出演欧洲电影。不过,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本身也是中国电影圈的老朋友了。2017年,她造访香港,与王家卫进行对谈;2018年,她出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2023年,她再度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并举办大师班;今年5月,她在布达佩斯举办的“影像亚洲中国电影放映周”活动上大谈自己对香港电影的喜爱。

《寂静的朋友》预告片(01:45)

刚刚过去的威尼斯电影节,佳作频出,被认为是近年来难得的“大年”。我们为第一位勇夺“欧洲三大”的中国80后女演员辛芷蕾欢呼;也有幸旁观年届古稀的贾木许导演首夺“三大”至高荣誉,以金狮奖反击被戛纳拒之门外的爽剧。

然而,热闹也罢,喧嚣也好,如今一切已渐渐归于平静。或许,这个时刻更适合回望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大的遗珠——匈牙利名导伊尔蒂科·茵叶蒂(Ildikó Enyedi)的新作《寂静的朋友》(Silent Friend)。

“三”是最小的魔法数字

在闭幕式前夕,不少与会的媒体人都押宝《寂静的朋友》会是今年威尼斯的最佳影片,而梁朝伟也有望延续“福将”本色,达成继《悲情城市》(1989)、《三轮车夫》(1995)、《色,戒》(2007)之后,主演作品第四度问鼎金狮奖的纪录。

毕竟在由影评人打分、俗称威尼斯电影节场刊的ICS Critics Panel上,今年压轴登场的《寂静的朋友》拿下最高的3.8分(满分5分),超过了金狮奖得主《父母兄弟》的3.5分,这一成绩甚至是该国际影评人社团自2021年创立威尼斯电影节打分机制以来五年中的最高分。

此外,在“烂番茄”搜集的12篇影评中,《寂静的朋友》获得100%的好评。然而,最后《寂静的朋友》仅获得一项最佳新人奖(卢娜·韦德勒),因此才有了遗珠一说。


压轴登场的《寂静的朋友》拿下威尼斯场刊最高的3.8分。


伊尔蒂科·茵叶蒂(左五)与主创出席《寂静的朋友》威尼斯电影节全球首映礼。

伊尔蒂科·茵叶蒂早年凭借荣获戛纳金摄影机奖的黑白电影《我的二十世纪》一鸣惊人。然而,在2017年以《肉与灵》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之前,她经历了一段长达18年的空窗期。其间,她一直在布达佩斯戏剧与电影艺术学院教书,为匈牙利影坛培养了包括巴林特·茨姆勒(《课业启示录》)在内的新一代电影人。《寂静的朋友》则是她复出之后的第三部作品,上一部是入围2021年戛纳电影节的《吾妻之话》。


《寂静的朋友》是茵叶蒂继《吾妻之话》后第二次与法国演员蕾雅·赛杜(右)合作。

影片以德国马尔堡大学里的一棵银杏树为线索,串联起发生在1908年、1972年和2020年的三段故事。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这所大学里接收的第一位女性学生、被暗恋的女同学托付照顾植物的年轻人、因疫情困在当地的香港神经科学家。所谓“寂静的朋友”,正是意指见证百年间同一空间里上演不同故事的银杏树。值得一提的是,三段故事分别采用不同的介质拍摄而成:1908年是35毫米黑白胶片,1972年是16毫米彩色胶片,2020年则是彩色数码影像。


出演第一段故事的德国演员卢娜·韦德勒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新人奖。

虽然这部影片很容易被解读为环保主义的政治宣言或者展现女性主义的发展缩影,但导演茵叶蒂在采访中和记者会上,一一否定了类似宏大的主题。她在接受电影广播节目FRED采访时,明确指出自己并不想向观众传达什么理念,而是希望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通过‘不发声’来表达立场,正是我想做的。许多生活中的改变,其实只要稍微转变视角,就能水到渠成。”茵叶蒂在接受《综艺》采访时说,“用激进的方式去要求善意是行不通的,但我始终对只展现黑暗面表示怀疑。的确,黑暗无处不在,但那并不是唯一的真相。每天,我都会被突如其来的善意震撼,它往往出现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和地方。”


梁朝伟与他的“寂静的朋友”

不过,茵叶蒂并不否认影片包含的隐喻性,她在接受Cineuropa网站采访时表示,“阿瑟·库斯勒有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叫《梦游者》,讲的是欧洲的宇宙学思想史,从古埃及到爱因斯坦。虽然探讨的是最硬核的科学,但切入点却是新的隐喻。即便我们用来描述世界的隐喻不像‘巨象驮着地球’那么绘声绘色,但它们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语言,以此去建立一种思维模式。而这种隐喻性的思维模型会在一定时期内,决定我们如何在世界中行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知,直到它被新的隐喻取代。从很多方面来说,我们还停留在19世纪。”


阿瑟·库斯勒的《梦游者》中文版

关于为何要选择三条不同的时间线,茵叶蒂认为:“每一个时间点都有它的特殊意义。同时,我认为‘三’是最小的魔法数字,也是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体系的最小数字。即便如此,三也可以替换成五、七或者其他数字。不过,对于电影来说,三条时间线足以让我们在叙事中呈现足够多的瞬间,每一个瞬间都不一样,感觉也完全不同。而且,在每一条时间线上,人的行动节奏各有不同,感知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同一个花园,同一个世界里,不同时间线里的角色关注的事物也完全不同。所以,从某种意义来看,选择三条时间线也说明这些重要的相遇与发现,其实带有偶然性。”

我们只能捕捉自然的一小部分

在以35毫米黑白画面呈现的1908年时间线中,出现了专事拍摄植物特写的德国摄影大师卡尔·布劳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你能从中看到创作者的存在——不论是上帝还是自然,都以盛放之姿出现。你会有一种感觉,仿佛置身某个未知的星球,凝视着外星生命。”伊尔蒂科·茵叶蒂在接受《综艺》采访时如此说道。而影片的后两段故事,更多来自她本人的生命体验。


德国摄影大师卡尔·布劳斯菲尔德的作品

“我想展现的是:人的眼界是多么容易发生改变。20世纪最大的转折点就在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那是一个真正对既有认知提出全面质疑的时期。对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来自东欧集团的少女,我曾获得特别的许可,去瑞士大学就读。当时,我就是那群年轻人中的一员,就像片中1972年那条线里的角色一样,真的相信自己可以重新思考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而和1908年那条线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人们普遍觉得一切都会永远延续下去。”茵叶蒂在Cineuropa的采访中说。

在第三条时间线中,疫情显然给世界带来了一次变革,但具体落在个体身上,又比表象要微妙得多。“我住在布达佩斯市中心的四楼,窗外正好有一棵巨大的樱桃树。封城期间,看着她一点一点变化,我和她建立起非常个人化的联系。这种体验太奇妙了。阿彼察邦导演也有同样的经历,只不过他更幸运——他拥有一整片花园。”


梁朝伟在片中

这段故事里,梁朝伟饰演的教授Tony(与他本人的英文名相同)被封闭在空空荡荡的大学中,与同行朋友(蕾雅·赛杜饰)视频连线探讨世界的种种,成了他唯一的慰藉。于是,他试图通过科学的方式,感知植物释放的信号。



植物传感实验的拍摄现场

关于电影中的植物传感实验,茵叶蒂在接受《综艺》采访时透露,灵感来自1970年代中央情报局的测谎专家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将测谎仪与植物相连,以此证明植物也是有情绪的。“人类有一种强烈想要理解他者的愿望——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另一个人类。这种愿望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不过,我也很在乎幽默感,不想把自己太当回事。”

梁朝伟以连线方式参加《寂静的朋友》威尼斯电影节记者会。(00:02)

虽然这次没能跟剧组一起来到威尼斯,但梁朝伟在《寂静的朋友》的记者会现场,通过连线的方式,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进入角色、这部作品又是如何改变了他。“我通过伊尔蒂科发来的一些材料去构建这个角色,其中包括四本专业书籍、一些植物的影像资料、关于植物心智的早期研究等,涉及我们该如何跟其他生物共享这个星球;另外还有一本关于哲学的书籍。看完这些资料后,我开始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了别样的认知视角。这很神奇。要知道,我每天都会去山上跑步。当研读完那些书籍后,我看待山上那些树木的眼光完全变了,我感觉它们是有灵魂的,或者用人们常说的Umwelt(个体通过感知信号建构的周遭环境)。然后,我突然意识到万物皆平等。”

这与茵叶蒂在采访中透露的也不谋而合:“我和梁朝伟展开了一次非常有趣的对话,他对影片中蕴藏的哲学内涵很感兴趣。我们交换书籍、TED演讲,他告诉我东方哲学讲的就是天人合一。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是想去了解如何能与世界融为一体,同时又保持独立性。”“这不仅是不断重复‘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要真正接受我们与自然的分隔。我们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捕捉自然的一小部分。如果能坦然接受这一点,或许我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生活。”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66影视网备案号:粤ICP备852694号